发布时间:2024-11-16 11:24:51 来源: sp20241116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尚 杰 赵明昊
6月,炎炎烈日下,步入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宛如走进葡萄的世界,嫩绿葡萄藤伸展着枝叶向上攀爬,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清香,处处可见满脸笑容的村民。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来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村广场,和村民们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吐鲁番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城西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聂昭宇说,两年来,新城西门村全体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以党建引领产业多元发展,推动原本以葡萄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迈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快车道”,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葡萄是吐鲁番的特色产品,也是新城西门村最主要的农作物。全村2700亩耕地,85%以上是葡萄地。此前,村民采取传统种植方法,一亩葡萄地的年收入不到5000元。如何提高种植效益?村里四处考察后,决定从品种改良入手。
万事开头难,村里的党员站出来了。艾斯卡尔·买买提是新城西门村的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他率先将“蓝宝石”、无核白、马奶子等新葡萄品种引入村里。“新品种效益好,我自己就种了4个品种,像‘蓝宝石’,鲜葡萄一斤能卖到15元,葡萄干一斤能卖100多元,一亩地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艾斯卡尔·买买提说。
有了示范效应,村民们纷纷跟进。眼下,新城西门村80多户种葡萄的村民,共种了11个不同品种的葡萄。村里以此为契机,带领村民开展葡萄产业品种改良和架势改造,推行标准化、规范化葡萄种植模式,拖拉机机械化操作替代了人工栽培,省时省力。
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新城西门村并没有就此止步,又在拉长产业链上动起心思。他们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成了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鲜葡萄、哈密瓜、红枣等干鲜果加工、包装、销售等业务。
一尘不染的葡萄干加工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密切协作,颗粒饱满、色泽圆润的葡萄干经过挑选、分拣、包装,发往全国各地。负责人介绍,企业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已建成粗加工生产线一条和精加工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还配备冷库及仓储,年产值达5000万元。企业里的60多名员工,基本都是新城西门村的村民。热依汗古丽·吉吉阿不都力对记者说,自己家离工厂走路也就5分钟,家门口上班既能赚钱,也不耽误照顾孩子和老人,现在很多邻居、亲朋都在这家工厂上班,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比外出打零工强多了!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新城西门村引进两家电商公司入驻,打造了红石榴直播电商孵化基地和物流快递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线上平台,让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完善了优势农副产品联产联销体系。“我们原来在吐鲁番有个加工厂,这两年看准机遇,就把公司搬到了新城西门村。”新疆丝路骄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彦林介绍,企业努力打造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电商供应链,以合作社为依托生产种植,以电商中心为媒介选品,培养地方网红主播,推动农副产品“触网”,从田间地头直接送进千家万户。
蓬勃发展的电商也吸引着年轻人返乡创业。从学校毕业后,阿依努尔古丽·加帕尔返回家乡成为一名主播,如今已小有名气。她说,公司的直播间设备齐全,装修漂亮,还经常有外出培训的机会,“看着粉丝数量迅速增长,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很有成就感”。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新城西门村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的同时,突出党建引领、支部带路,坚持用“红色引擎”激活产业发展。他们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由党支部指导集体联社领办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电商服务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肉鸽养殖合作社,通过投资入股、土地入股、销售分红,带动农户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产业的兴旺发展,推动新城西门村乡村振兴事业全面铺开。村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从2021年到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从不足2万元增加到2.3万元,村集体收入从30万元增加到53.6万元,去年全村总产值更是突破了2亿元大关。
腰包鼓起来的新城西门村人,精神上也亮堂起来。今年1月23日,村子又迎来了“高光时刻”: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布,新城西门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并获现场授牌。863户3152名村民正意气风发走好“同心协力之路”“共同富裕之路”“石榴同心之路”“互嵌交融之路”。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2日 05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