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2:05:45 来源: sp2024111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落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加快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行动指南。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强调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本次《方案》的出台,聚焦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围绕高质量专利转化运用,着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关键堵点,为我国新三年专利转化和运用刻画了鲜明生动的路线图,也为高校专利的“怎么管”“如何评”“谁来转”“谁能用”“怎么用”指明了新方向。于高校而言,《方案》主要体现出五个“新”:
一是充分吸收高校创新改革新举措。2020年以来,全国多所高校院所积极参与成果赋权改革、成果评价改革、全面创新改革等重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众多高校的改革实践先后凝练了成果单列管理、尽职免责机制、人才培养评价、创投宽容考核等一大批创新举措。《方案》充分借鉴吸收高校改革实践经验,结合知识产权工作面临形势和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模式、新做法、新举措,高起点支撑了高校专利管理和转化的制度创新。
二是大胆应用近年科技前沿新成果。我国高校专利有着基础性强、保有量多、技术点散的特点,常规性的分类、匹配、推送手段难以满足转化需求。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新成果为高校专利转化水平的再提升带来了新潜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成果,鼓励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推动校企精准对接、高效互动,为破解长期困扰高校专利转化的历史难题提供了良好思路。
三是深度挖掘专利技术市场新价值。专利不是锁在抽屉里面的纸片,高校的专利工作核心就是要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到市场中实现价值。2022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开展“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一批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积极推动专利资源配置模式、培育组织形式、技术评价方式等重大革新,加速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转化机制。本次《方案》进一步明确以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开展高价值专利组合的协同培育和挖掘,推动高校实施以产业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和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代理服务机制,在前期“百校千项”行动基础上,推进高校进一步面向市场需求,深化专利价值挖掘和培育,实现从组织模式到具体方法的系统创新。
四是加快构筑专利数据信息新平台。推动高校专利转化能级跃升,关键是要打通供需信息流通堵点,建立统一互通的数据平台,不仅要让高校专利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市场,更要让经营主体方便易懂地了解专利信息所表达的技术内容和内在价值。2019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布局建设一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方案》的出台,在固化前期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全国统一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的要求,明确下一步将以建设若干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抓手,筑牢数据底座、加大数据供给、强化信息互通、加强信息服务、规范交易制度、建立统计机制,推动专利数据信息平台再造升级。
五是全面打造成果共享开放新生态。专利转化工作绝对不是高校单方的事,既需要高校自身破旧立新、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主动而为、同向而行,共同营造成果转化良好环境。本次《方案》多措并举,部署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创新联合体组建、产业专利池建设、国家无偿实施许可、绿色技术国际开放实施等一系列开放共享行动。《方案》的施行将有助于全国高校进一步盘活存量专利、激发创新活力、释放转化动力,促进全社会携手厚植开放创新、共享发展的新沃土。
总体来说,《方案》目标鲜明、路径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为“十四五”后三年高校专利转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和有力的政策保障。
(作者:朱新远,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责编:李依环、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