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底色 绿色低碳锻造产业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4-11-16 11:18:56 来源: sp20241116

随着绿色经济的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规模逐步扩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何聚力双碳目标,探索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新路径成为广受关注的议题。

多位专家表示,通过持续推进技术融合创新、构建智慧能源体系、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能够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环境产业高质量进阶。

技术融合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环境业务趋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向着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延伸,这极大扩展了环境产业的内涵。“环保+新能源”“环保+低碳节能”“环保+新材料”“环保+资源化”,成为新业务探索的选择。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在近日召开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抓住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着力挖掘科技创新与环境产业、区域绿色发展之间的战略衔接,孵化出一批具备市场推广应用潜力的环境服务与环境产品,推动环境技术突破与科技成果的应用。

“未来要重点聚焦绿色能源新技术与装备、高端生态环境监测装备、减污降碳一体化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等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政策研究,与环境企业加强合作推进。”刘永表示。

新型移动变电站建成投运、水系锌基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废弃塑料物回收后转化为碳材料……绿色低碳技术正不断拓展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生态环境产业是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服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唐艳冬表示,当前形势下,生态环境企业要在节能减排降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前沿技术与生态环境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创新动力。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约29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智慧能源正成为城市“双碳”转型的硬核支撑。当前,绿色低碳、智慧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双碳”目标,各个城市碳减排的任务和途径都各不相同。这其中,生态环境产业作为重要力量,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助力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

“在‘双碳’战略下,环境产业将不断重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价值,推动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环境商会会长李其林表示,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双碳”城市、“无废”城市的推进,各种生态环境领域的需求潜力巨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

当前,由于环保项目普遍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等问题,一直存在融资相对较难的问题。同时,中小环保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难度高、渠道单一。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

绿色金融创新是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与“含金量”、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长久动力源。

“在实体经济大规模向低碳、零碳转型的过程中,金融业必须加快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绿色低碳投融资需求。”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大规模的绿色投资,这将为有准备的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业务快速成长的机遇。(实习生尉馨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