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破30亿元 内蒙古喀喇沁的百年药乡转型路

发布时间:2024-11-10 01:51:30 来源: sp20241110

资料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药材挑选。牛家营子镇人民政府供图

   中新网 赤峰12月29日电题:年产值破30亿元 内蒙古喀喇沁的百年药乡转型路

  作者 奥蓝 段茹

  “冬天比春天还忙活。年前这个月我能挣上小一万,过年钱都有了。”刘春华举着手里的订购单,笑呵呵地说。

  刘春华是药农,家里种着13亩药材。自2015年开始,他又有了一份新兼职:在喀喇沁旗浩通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

  喀喇沁旗浩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合作社。这个冬天,刘春华和其他30余名村民每天都在这里工作。他们把今年新收获的道地药材进行挑选、分拣、装箱,大家有说有笑干着活儿,劲头十足。

  刘春华所在的牛家营子镇,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的中蒙药材种植加工核心产区。而喀喇沁旗更是中国北方道地药材主产地,已有300余年的药材种植史,拥有“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的美誉。据统计,2023年,喀喇沁旗生产颗粒、饮片、酱菜等药材加工产品达20万吨,综合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从最初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传统药材种植,到如今成为中国五大绿色中药材基地之一,喀喇沁旗的“改造升级”之路走了20余年。

  “药材一直都是我们这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但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大了。”牛家营子镇人大主席白雅彬告诉记者,尤其近10年,订单走货、电商物流、产业园区,还有国家级的中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些变化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

(资料图)图为野生黄芪装车、运输。牛家营子镇人民政府供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2000年以前,牛家营子镇乃至喀喇沁旗都没有药材集中连片种植基地,药材种植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虽然总体的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种植技术管理、服务都跟不上。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当地开始为药材种植“提档升级”。一方面,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邀请农技专家进行土壤检测,并在多年的试验过程中逐步确定了以水浇、旱作和立体种植为主的多样化种植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土壤生态修复治理、水肥一体化、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等技术,改善药材生长环境、提升药材品质、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样本。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抱团发展,成立起合作社。合作社给村民带来的不仅是规模化种植的甜头,还有更多新机会。

(资料图)图为药农正在采收药材。牛家营子镇人民政府供图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改变药材从地里挖出来就卖的情况。一年到头,老百姓就挣个辛苦钱。这么好的药材,为啥我们自己不能加工?”徐石静是牛营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0年办了合作社,最初只有几十亩地、几个人。现在有千亩地,忙的时候,一天用工得50多人。”

  如今,喀喇沁旗中蒙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5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69个,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药材40多万亩。

  “虽然早早就开始改革转型,但直到2018年,我们这里的中蒙药材收入是和产出不成正比的。”牛家营子镇党委书记于志坚一句道破发展瓶颈:那时做深加工的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

  为此,2010年起,喀喇沁旗在积极招商引资的同时,也想方设法培育本土企业。现在,当地已形成年吞吐中蒙药材600多个品种20余万吨的“超级大卖场”,2家药业企业通过GSP认证,建设初加工合作社262家。

  2020年,当地与科研院校携手打造内蒙古中药材(蒙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一体化种子种苗基地,提升种苗抗病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实现药材来源可查、质量可控、去向可追。

  就在不久前,作为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内蒙古中药材(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交易市场一期项目建成投用。生物肽、固体饮料、药茶、药浴包、养生药酒,走进内蒙古中药材(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二楼的医药文化展示中心,琳琅满目的大健康产品令人眼前一亮。

(资料图)图为科技示范园正在进行种苗繁育。牛家营子镇人民政府供图 (资料图)图为当地新建的中药材原料挑选车间。牛家营子镇人民政府供图

  “我们的优质药材产品销往国内28个省市,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鼎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记者见到负责人于宏伟时,他正在与广东的客商进行线上联系。“今年合作社收益在1500万以上,很开心,所以我们也给社员准备了丰厚的过年礼品。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