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1:56:10 来源: sp20241114
城市和人一样都是“有机生命体”,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城市病”,同样需要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走在路上,你兴许会邂逅一次特别的社会满意度调查,现场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活环境、城市安全等进行打钩评判,并写下自己的建议。作为关心关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热心市民,你可能已成为城市体检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一员,正穿梭在大街小巷。当前,不少地方纷纷开展城市体检工作,邀请市民“问诊把脉”,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
“城市体检”是普通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词语。它形象地告诉人们,城市和人一样都是“有机生命体”,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城市病”,同样需要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做到“防未病、治已病”和“开处方”。
无体检,不更新。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前置要素。无论是优化城市更新项目,还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城市建设、运营、治理的各方面,都需要城市体检作支撑。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谈到城市更新问题,提出要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明确“体检发现的问题就是更新要解决的重点”。
今年3月,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全部启动今年的城市体检工作。按计划,9月底前,各地要将城市体检报告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为后续城市更新打下坚实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住房、小区、社区、城区四个角度,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城市更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谁对城市设施短板、环境治理弱项、社区服务堵点最有发言权?城市居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做好城市体检,应逐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广泛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大市民对自己所在城市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每个角落,充满深厚感情和热切期盼,理应是城市更新的“发言者”和“阅卷人”。不仅如此,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普通市民往往也能提出契合实际的好办法、巧办法。从招募聘任“城市体检观察员”,到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再到利用12345市民热线收集意见建议……实践表明,科学有序引导公众参与、对城市“把脉会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大家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强大助力。
也应看到,群众“广参与”必然会有“多诉求”。这就需要用好各类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和机制,更好把纷繁诉求转化为有效意见。事实上,有序参与、提出诉求、表明意见的过程,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如果缺乏共识,城市更新中的许多工作就难以推进。把大家的看法集中起来,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才能为解决各类问题打下坚实民意基础,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城市体检的功能作用,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扎实,就一定能交出符合实际、反映民心、经得住检验的“体检报告”,以城市体检的成果运用铺展城市更新的美好蓝图。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