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何以为中?以和为“中”!

发布时间:2024-11-14 15:03:11 来源: sp20241114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2023年向全球公告,嵩山脚下的河南登封成为全球第394座、中国第4座国际和平城市。登封,是中国先民认定的宇宙天地之中心(以下称“天地之中”),因而嵩山为历朝历代、各路思潮所奔赴。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先民“天地之中”的宇宙观为世界认可。

  登封缘何成为“天地之中”?嵩山又为何实现多元文明之荟萃合流?我们遍访嵩山南北,在“天地之中”寻找中华民族调和矛盾、解决冲突、共存共赢的和平智慧。

视频:登封:何以为中?以和为“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详文如下,全文共2360字,阅读需要5-7分钟

  中国先民认为,大地如倒扣的盘子,天空如一顶斗笠,以北极星为轴旋转(即“盖天说”)。“天地之中”指的是天空与大地交合的中心,同时也是地理位置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

图:“盖天说”视角概念图

  “天地之中”始终是中国许多统治者理想的建都之地。周武王曾言,嵩山地区(含洛阳)乃是“天下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在战胜殷商之后,其弟周公姬旦便主导将偏居西土的都城迁至“天下”的中心地带。

  周朝的“天下”,北起辽宁、南至汉水中游、东起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渭源。为了使迁都决议有依有据,周公“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认定颍川阳城为“天地之中”,即今日的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东经113°81′,北纬34°23′。

  作为“天地之中”的嵩山,荟萃融合多元的华夏文明

  关于嵩山地区(含洛阳)为“天地之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嵩山于太古宙浮现于汪洋,历经三次地质构造运动,至新生代,形成太室山、少室山,两山各有36峰,形成嵩山72峰。

图:嵩山地形图及主要山脉分布

  夏朝时,部落首领大禹便已确定“禹都阳城”,即上文提到的周公所测的“天地之中”。

  “中”为至尊的传统哲学、王畿之地的政治崇拜、嵩岳为“万山之祖”的神宗敬仰,使得嵩山地区为世代众人所奔赴皈依。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多元文明弘扬于此,天文科学与此地有着密切关系。

  201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便是华夏一体多元文明荟萃之典例。

图: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形态、分布和营建时间线

  中岳神祠和“汉三阙”,从太室山神到道教仪规诞生。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先秦时起建于太室山下,汉武帝时扩建,以祭祀太室山神。

  汉安帝元初五年,阳城长吕常在太室祠前修建了太室阙。五年后,颍川太守朱宠在少室山庙建起少室阙,又在太室山万岁峰启母庙前建启母阙,以祭祀大禹之妻涂山氏。

图:中岳庙航拍

  道教派系之一的天师道教派接管太室祠后,将其更名为中岳庙,以祀奉中岳神。

图:“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航拍

  会善、嵩岳、少林,禅宗静修于山岭丛林。同在北魏,丝绸之路繁荣,远达中亚、南亚,本土之外的各路思潮随文化、商贸交流等传入中原。太和十九年,印度高僧跋陀传教于嵩山,孝文帝在少室山下为其兴建的寺院,因地处少室山密林深处,故得名少林寺。

图:少林寺航拍

  正光年间,太室山积翠峰下,孝文帝建离宫名为“闲居寺”;其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后来,武则天也将此作为离宫。嵩岳寺兴建十二边形、十五层密檐式筒体砖构佛塔,称为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图:会善寺

  图:嵩岳寺塔航拍

  不久后,少林寺迎来了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他沿袭跋陀教义,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其功绩在600年后被铭记于少林寺西北2公里处的初祖庵。自初祖庵继续向南,还有纪念历代少林高僧的塔林。自李唐至明清,法玩禅师塔、铸公禅师塔、坦然和尚塔等7个朝代的200余座砖石墓塔,错落于山间,势如密林。

图:初祖庵航拍

  图:少林高僧墓塔林航拍

  嵩阳书院,从佛寺、道观、唐代离宫到儒学圣地。在佛教兴于嵩山的北魏,先于少林寺建成的,是太室山峻极峰下的嵩阳寺;隋大业年间,其由佛寺演变为道教场所,更名嵩阳观,唐高宗定为离宫;五代以后,道观常用于进士儒生讲学,最终在宋景祐二年,成为讲习儒学的嵩阳书院;后成为程朱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各种文化思潮在此交融互鉴。

图:嵩阳书院航拍

  测景台和观星台,天文科学的启蒙和探索。隋唐之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日渐成熟。

  723年,唐朝太史监南宫说在周公“土圭测地中”的旧址建成了八尺石圭测景台,后来成为国家重要的天文观测之地。

  1276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受阿拉伯半岛大型天文观测仪器的启发、结合宋元时精良的营造技术,在测景台附近,建起四丈砖石结构观星台。

  5年之后,《授时历》在“天地之中”横空出世,早于西方《格里高利历》300年。郭守敬和王恂等人一道,测算出一年周期为365.2425日(称为“回归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仅相差26秒。

图:观星台航拍

  中正平和、兼容并蓄,是“天地之中”和平智慧

  “中”,确为人心所向、信仰所依。然,“中”,不是杀伐吞并、独断专行。

  传说在各路思潮入主嵩山初期,纷争不断。孝文帝为调和山中矛盾,钦定中岳庙居于东,属道教;中部居儒家,为儒家祭天圣所;释教自西来,居西部。三教从命,从此和平共处。少林寺钟楼前的碑刻“混元三教九流图”,三教圣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一体,彰显了整个嵩山“天地之中”的精神内核:“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图:少林寺钟楼碑刻“混元三教九流图”

  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嵩山中正有度、兼容并蓄的精神伴先民而生、而精炼,最终为这里百花齐放的思潮、布道者、信众及其生活空间提供了一种先验的准则和秩序感。

  因此,“宝箧印经塔”(古印度阿育王塔)式样的嵩岳寺塔与元代木构的会善寺、汉代砖石的少室阙遥相呼应;少林寺常住院的七进院落和中岳庙的十一进建筑群,中轴对称、层叠有序、纵深比例调和,虽风格万千却不违和。门派同盟之间相处,崇尚礼节法度,互不干涉内政、有边界不偏倚。少林武术,禅武合一,崇尚“以武止戈”(习武为的是消停战事),而唾弃“恃强凌弱”。

  中部崛起,谱写新章

  数千年传承不息,如今的“天地之中”写满历史沧桑,同时焕发出新的光彩。嵩山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人走进登封、走进河南,感受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魅力,探寻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密码。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3月,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隔5年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中部地区发展谋划新蓝图。

  作为中部地区的中部,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中原粮仓”连年丰收,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重要力量。同时,河南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盾构、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在今天得到充分发挥,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国际交通物流枢纽能级不断增强……

  中部腹地,正成为文化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

  文明肇造,根从“中”来。面向未来,大有可为。

  天地之中,行稳致远。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俞岚

  总制片:吴庆才

  制片人:肖开霖

  学术指导:杜启明

  监 制:彭大伟,马学玲,刘羡,赵晖,李贵刚

  策 划:张舰元,徐洋,马倩

  文案脚本:马倩,袁秀月

  实景拍摄:李超庆,范晓恒

  实景图片拍摄:李超庆,韩章云,王宇,杨大勇

  动 画:宋晓昱

  配 音:杨亚龙

  鸣 谢

  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郑州市委宣传部,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登封市委宣传部,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国嵩山少林寺

【编辑:叶攀】